玲子:离婚后和前夫关于女儿教育的争吵让我反思,强行阻止还是放任自流
滑雪之争
文/玲子
圣诞节期间W建议女儿去滑雪,听到这个建议,我愣了一下,以为他在开玩笑。W是我的前夫,我们已经分开近十年。女儿十岁前和我一起生活在加拿大的温哥华,2012年被W接去了广州。2020年女儿高中毕业,考取了加拿大的一所大学,同年夏天重返温哥华。
温哥华的Grouse Mountain是闻名于世的滑雪胜地,和往年一样,2020年仍然吸引着众多的滑雪爱好者。入冬以来,加国疫情剧烈反弹,据说在英国发现的传染力更强的变异病毒也流窜到了北美,并以推波助澜之势,将本地的感染人数推高至六十多万(统计数字截至2021年1月3日,感染人数占加拿大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六)。
尽管如此,不少年轻人还是对滑雪情有独钟,趋之若鹜。一位经常去滑雪的中国留学生抱怨去滑雪的人如此之多,以至于等候入场的人流都排成了长龙,哪怕夜场,等待的队伍也不短。我很难想象,这些即将奔入滑雪场的年轻人等候入场时还能理智地保持应有的社交距离;此外,上下运人的吊车空间狭小,滑雪道上也难免各种摩擦。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人们感染病毒的危险。
显然此时此地均不适合滑雪,所以我并没有把W的提议放在心上,认为那不过是他一时的突发奇想。
几天后女儿告诉我她已经和小伙伴约好了滑雪日期,我听罢有些吃惊,但更多的是不满。诚然,我和W已经分手,女儿业已成年,他们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决定,不需要和我商量。然而鉴于滑雪运动增加了被感染的几率,这个决定就很不负责任了。试想,万一女儿因为参加滑雪而被感染,这不仅对她很危险,也同时将我置于危险的境地。即便我有幸不被传染,作为密切接触人群之一,我也必须自我隔离十四天。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外出采购食品,吃喝用度都将成为问题。关键是,有什么必要非要冒生命危险呢?
当我提出自己的疑虑时,女儿觉得很委屈,W则认为我过于悲观,在他看来只要女儿做好防护,比如全程戴好口罩(这也是滑雪场的规定),注意与其他人保持社交距离,就能够确保安全。“承担责任和义务?这好像扯得太远!“W对我说。
他和从前一样固执。所幸的是,我们虽然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但不再像从前那样激烈地争吵,大家就事论事,能够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
为了说服我,W向我透露了他的真实意图,他希望通过滑雪让女儿意识到自己的体力不够,因为滑雪是非常耗费体力的运动,如果女儿不能胜任滑雪,很可能会从此自觉地开始锻炼身体,所以W美其名曰此举乃“曲线救国”。
我理解W的苦心,但是对他的做法能否达到目的深表怀疑。按照我的经验,只有发自内心想改变的人才有可能成功,而那些被逼迫的人成功机会渺茫。女儿完全清楚自己体重超标,这么多年来,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她控制饮食,积极锻炼身体,女儿却一直置若罔闻。来加拿大后,整个夏天,每天晚饭后我都拖着她外出散步,进入十月后,天气渐渐转凉,而且天也黑得早,往往刚过下午五点,天就擦黑了。从此女儿便再也不肯外出了,对于我的跑步建议更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人们常说,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是徒劳的。W这套声东击西的做法对装睡的女儿怎么可能有效呢?
固然,仅仅责备女儿是不公平的,我们夫妻长年不和,致使女儿的性格和外形都发生了改变。2013年女儿第一次回到我的身边过暑假,当她从机场走出来的时候,我几乎无法相认。从前那个苗条长腿的女孩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个体形膨胀了近乎一倍的胖妞。女儿的眼神也失去了曾经的灵动和光彩,显得迷茫和失落。更让我难过的是,她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且十分放纵自己,贪吃,贪玩,毫不介意自己的形象。
对此我和W都很着急,我们曾经互相责备,把女儿长胖的原因归咎于对方。如同千千万万个离异家庭,我们这对曾经相爱的夫妻也反目成仇,各自紧抱自己的利益不放,推卸责任,激化矛盾,让下一代几近沦为失败婚姻的牺牲品。
八年来我和女儿天各一方,每年除了寒暑假外没有见面的机会。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我对她的愿望总是百分之百满足;反观W,因为经济条件比我好,对女儿更是出手大方,前段时间W刚送给女儿两把吉他,这次又为了置备滑雪装置花去了上千加币。
做父母的并不是不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道理,但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是偏向于选择前者,毕竟举手之劳就能换来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而“授人以渔”不仅考验父母的耐心,更将亲子关系不断地置于矛盾和对抗中,对父母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长期以来,我和前夫忙于各自的工作和经营新的感情,将对女儿的关心都简化为满足她的物质愿望,有意无意中我们逃避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一次W不是又再犯同样的错误吗?难道说只要给女儿配置好滑雪设备,她就会痛改前非,启动运动模式吗?
在和W的讨论中,他的另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W坦承,我建议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或者徒步确实既经济又安全,但在他看来都过于保守,甚至落伍于时代。“你看看现在的孩子们在谈论什么,在温哥华读书的学生哪有不去滑雪的”?言外之意,如果女儿不去滑雪就很可能成为同龄人中的另类,无法融入到集体当中。
这类的担心在女儿一路的成长过程中从没断过,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们纠结过是不是让她看电视,上学后考虑过应不应该买手机给她,而后来电子游戏的盛行更让我们绞尽脑汁。回头看看,其实我们一样都没能阻止,电视,手机,电脑先后走进了孩子的生活。究其原因,不正是担心孩子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其他小伙伴没有共同语言吗?
人类是社会型动物,离群索居,归隐山林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大多数人一旦脱离了群体就会感觉被抛弃,被冷落,但是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如果人们过于依赖群体,就会产生下面的两种心理:
第一 攀比心理,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至于是不是适合自己并不重要。这种攀比行为从物质满足蔓延到精神追求,所以就有了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老师眼里的“其他班的同学”,以至于公司经理口中的“另一个部门的员工”。总之我们不能比别人差,我们为这些攀比找到了正能量的支撑 - 只有看到差距我们才有努力的动力。
第二 从众心理,“一滴水只有流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言语同样告诫我们,要随大流,切不可自视清高,与众不同,否则我们或者如同一滴露水很快就会消失在太阳底下,或者好像一朵独放的鲜花,即便娇艳,也免不了落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选择多到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当你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驾驭了时代的时候,或许正是时代挟裹着你,将你推向不可知的远方。
作为人类的一员,如何把握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决定了每个人加入时代洪流的方式。攀比和从众的心理促使我们随波逐流,而独立思考,不为他人左右很可能又让我们陷入孤独的境地。何去何从,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严峻的考验。
和从前一样,我和W的争论最后不了了之,我们都无法令对方信服。女儿虽然口头上承认自己此次欠考虑,但仍然毫不客气地接受了W的资助,和小伙伴一起购置了全套的滑雪装置。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随着女儿与小伙伴约定的滑雪日期日益临近,我的头脑中不断出现两个小人,他们在不停地打架,一个说孩子已经成人了,有权力做主,出去活动一下不是坏事,更何况怎么可能就那么倒霉,偏偏就你家孩子被感染?另一个则说一个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权利的同时意味着承担责任,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高危时期去滑雪?要锻炼身体可以在小区附近跑步,这里空气清新,人迹稀少,被感染的几率近乎于零。
强行阻止与放任自流产生的后果都可能是伤害,我很矛盾,也很纠结。无论我与W争论的结果如何,其实最后的决定权在女儿手上。如果我无法阻止她,我希望她是因为真心喜欢,才去滑雪,而不是由于老爸的怂恿,或者只是想与同龄人保持一致。我也衷心期待着,女儿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同时学会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独立思考,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作者简介:
孔捷生:川普支持者怒闯国会震撼全球,我却觉得这届选举没那么重要
思想的碰撞·民声的回鸣
敬请关注二湘的七维空间
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信息